偏头痛发作时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佐米曲普坦等药物缓解症状。对于伴随恶心呕吐的患者可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频繁发作时还可选择丙戊酸钠等预防性药物。具体用药需根据头痛程度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1、布洛芬
该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炎症介质产生,从而缓解轻至中度偏头痛。常见剂型包括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颗粒等,适用于发作早期的单侧搏动性头痛,但对胃肠黏膜存在刺激性,消化道溃疡患者需慎用。
2、对乙酰氨基酚
作为中枢性镇痛药,通过阻断疼痛信号传递发挥解热镇痛作用,适用于不耐受非甾体抗炎药或合并发热的患者。剂型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片、混悬滴剂等,过量使用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24小时内服用不应超过4g。
3、佐米曲普坦
这是选择性5-HT1B/1D受体激动剂,能收缩扩张的脑血管并抑制神经源性炎症,针对中重度发作或既往治疗无效的偏头痛效果显著。该药属于处方类药物,常见剂型为佐米曲普坦鼻喷雾剂和口腔崩解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禁用。
4、甲氧氯普胺
作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通过促进胃排空和止吐作用增强止痛药效果,尤其适合伴随恶心呕吐的偏头痛发作。临床常用甲氧氯普胺片剂或注射液,但需注意该药可能引发锥体外系反应,连续使用不宜超过3天。
5、丙戊酸钠
对于每月发作超过4次的慢性偏头痛,可小剂量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进行预防性治疗。其作用机制涉及调节γ-氨基丁酸系统和抑制皮层扩散性抑制,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药浓度。
偏头痛患者需在神经内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自行联用不同止痛药物。长期频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发药物过量性头痛,建议每月服用急性期药物不超过10天。日常应注意记录头痛日记,识别并避免奶酪、巧克力等诱发因素,若出现视觉先兆加重或神经系统体征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