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爬子食用前一般需经过清洗、高温烹饪等处理步骤以确保安全,具体方法包括挑选新鲜个体、去除不可食部分以及合理储存。正确操作能有效降低细菌或寄生虫感染风险,避免引发胃肠不适。
1、挑选新鲜虾爬子
购买时选择外壳完整、色泽鲜亮且有弹性的个体,避免外壳破损或散发异味的虾爬子。新鲜虾爬子眼球应清澈突出,肉质紧实,触须完整。若虾体发软、颜色发暗或带有黏液,可能已变质,不宜食用。
2、彻底清洗处理
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虾体表面,尤其注意腹部褶皱处可能残留的泥沙。可用软毛刷轻刷外壳缝隙,去除附着的杂质。剪去头部尖锐部分及腹足,避免划伤口腔或消化道。处理过程中需将生熟案板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3、充分加热烹饪
建议采用蒸、煮等高温烹饪方式,水沸后继续加热10-15分钟以确保完全熟透。避免生食或半生食用,高温能有效杀灭副溶血性弧菌等常见致病菌。烹饪过程中虾体颜色变为均匀红色且肉质紧实卷曲,可作为熟透的判断标准。
4、去除不可食部位
食用前剥去坚硬外壳,剔除头部的消化腺和沙线。虾黄虽可食用,但过敏体质者应谨慎尝试。儿童及老年人食用时建议去除所有硬壳,防止误吞尖锐部分造成食道损伤。
5、合理储存剩余食材
未食用完的熟虾爬子应密封冷藏保存,24小时内食用完毕。再次食用前需充分复热至70℃以上,避免常温长时间存放导致细菌滋生。生虾爬子如需保存,可洗净后速冻,但解冻后不宜反复冷冻。
虾爬子属于高蛋白食材,处理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环境卫生。若食用后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日常处理海鲜后应及时用肥皂洗手,厨房用具需彻底清洁消毒,避免致病微生物残留。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