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饮食如何影响心脑血管疾病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饮食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主要通过调节血脂、血压、血管功能等途径实现。常见的饮食因素包括高盐、高脂、高糖摄入,以及膳食纤维、抗氧化物质不足等,这些都可能增加疾病风险。

1、高盐饮食

过量钠盐摄入会导致血容量增加和血管外周阻力升高,从而引发血压上升。长期高血压状态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增加脑卒中和冠心病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g。

2、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动物内脏、肥肉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这些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肌梗死的重要诱因。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还会加剧血管内皮损伤。

3、高糖饮食

精制糖和含糖饮料过量摄入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诱发代谢综合征。血糖波动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加速动脉硬化发展。长期高血糖状态还会损伤微小血管。

4、膳食纤维不足

全谷物、蔬菜中的水溶性纤维能结合胆汁酸排出,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还能延缓糖分吸收,改善餐后血糖波动,维护血管弹性。

5、抗氧化物质缺乏

深色蔬果中的维生素C、类黄酮等抗氧化成分,可清除血管内自由基,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地中海饮食模式中丰富的橄榄油、坚果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护血管作用。

日常应注意控制每日盐摄入在3-5g,用植物油替代动物油,增加全谷物和深色蔬菜占比。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不超过25g乙醇,女性不超过15g。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