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雄黄粉可能对消化系统、肝肾、神经系统、皮肤黏膜等造成直接损害,长期或大量摄入还存在致癌风险。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遇热或氧化后可能转化为剧毒物质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的主要成分。
1、消化系统损害
误食后半小时至数小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绞痛、持续性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血便。这是因为硫化砷在胃酸作用下分解产生砷离子,直接腐蚀消化道黏膜并破坏细胞代谢功能。
2、肝肾毒性
砷及其代谢产物会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抑制肝细胞线粒体酶活性,导致转氨酶升高和黄疸。经肾脏排泄时会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出现少尿、蛋白尿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3、神经毒性
砷化物能通过血脑屏障,干扰神经递质合成与传递,引发头痛、眩晕、四肢麻木等症状。重度中毒时可出现谵妄、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
4、皮肤黏膜刺激
直接接触雄黄粉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误食后口腔黏膜会出现灼烧感、糜烂,伴随金属味觉。部分患者会出现眼结膜充血、流泪等刺激症状。
5、致癌风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砷及其化合物列为一类致癌物。长期低剂量接触可能诱发皮肤角化症、鲍温病等癌前病变,累积暴露会增加肺癌、膀胱癌等恶性肿瘤发生风险。
误食后应立即停止接触,饮用大量牛奶或蛋清保护胃黏膜,切勿自行催吐以免加重黏膜损伤。建议携带剩余雄黄粉包装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通过血液砷浓度检测评估中毒程度,临床通常采用二巯丙磺钠等解毒剂进行驱砷治疗。日常应妥善存放雄黄制品,避免作为内服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