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黑眼圈发黑中医如何辨证分析

刘珍君 整形外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三甲

黑眼圈发黑在中医辨证中通常与肾虚、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脾虚湿困等因素有关,需结合伴随症状综合分析。中医认为眼周肌肤状态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不同证型可通过舌脉、体质等进行鉴别。

1、肾精亏虚

中医认为“肾主水,其色黑”,长期熬夜或房劳过度可耗伤肾精,导致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表现为黑眼圈发黑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可遵医嘱使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金匮肾气丸等滋补肾精,同时避免过度劳累。

2、气血不足

久病体虚或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无法濡养眼周肌肤,可见眼圈青黑、面色苍白、乏力。治疗常选用八珍汤、归脾汤、十全大补丸等益气养血类药物,配合红枣、桂圆等食疗调理。

3、肝郁气滞

情志不遂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形成瘀血阻络,表现为眶周晦暗伴胸胁胀痛、月经不调。中医多采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血府逐瘀胶囊等疏肝理气化瘀之品,配合穴位按摩太冲、三阴交等穴位。

4、脾虚湿困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水湿运化失常,痰湿积聚于胞睑,出现眼周黯黑且浮肿、食欲不振。治疗以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二陈丸等健脾祛湿为主,日常可食用山药、茯苓等健脾胃食材。

此类患者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用眼过度。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若黑眼圈持续加重或伴有明显不适,建议至正规中医医疗机构进行体质辨识,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中药、针灸等综合调理,避免自行滥用滋补类药物加重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