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药物过敏后应如何处理

任诗峰 皮肤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药物过敏后的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用可疑药物、观察症状、使用抗组胺药物、严重时应用肾上腺素以及及时就医等。具体处理措施需根据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一旦发现药物过敏症状,应第一时间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并避免再次接触同类或成分相似的药物。若为口服药物,可适当饮用温水促进代谢,但禁止自行催吐或导泻。

2、观察症状变化

对于仅有轻微皮疹、皮肤瘙痒等局部症状,可暂时居家观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若症状持续未加重,通常无需特殊干预。

3、使用抗组胺药物

出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过敏反应时,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或依巴斯汀片等第二代抗组胺药。这类药物能阻断组胺受体,减轻瘙痒和水肿症状。

4、严重过敏应用肾上腺素

若发生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全身性过敏反应,需立即肌内注射0.3-0.5mg肾上腺素。患者应保持平卧位,抬高双腿,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5、及时就医治疗

所有中重度过敏反应均需急诊处理。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糖皮质激素,必要时进行吸氧、静脉补液及心电监护。过敏原检测和病历记录有助于预防复发。

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后,患者应准确记录过敏药物名称、成分及过敏症状,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建议制作过敏警示卡随身携带,避免使用含相似成分的药物。若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切勿自行用药延误救治时机。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