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妈期通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痛药,但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类型和剂量。常见的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能够有效缓解痛经,但需注意用药禁忌和不良反应。
1、可服用的情况
若痛经症状较轻至中度,可遵医嘱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片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子宫痉挛性收缩引起的疼痛,通常每日剂量不超过推荐范围,避免空腹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2、需谨慎的情况
存在胃溃疡、哮喘、肝肾疾病或阿司匹林过敏史者,应禁用或慎用非甾体抗炎药。此类人群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片等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但需严格遵循每日最大剂量限制,防止肝功能损伤。若合并月经过多,需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后再用药。
3、需就医的情况
若疼痛持续超过72小时、伴随发热或经血量骤增,可能提示盆腔炎、子宫肌瘤等病理状态。此时单纯止痛可能掩盖病情,需及时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测等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如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干预。
服用止痛药期间应避免饮酒或合用其他解热镇痛药,服药3天后症状未缓解需复诊。日常可通过热敷腹部、适量运动等方式辅助缓解痛经,若频繁依赖药物止痛,建议完善性激素六项、CA125肿瘤标志物等检测排除内分泌紊乱或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