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选择药物通常需考虑症状特点、药物副作用及个体差异,常用药物包括SSRIs、SNRIs、NaSSA、TCAs等类型,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病情评估选择。
1、SSRIs类药物
如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适用于轻中度抑郁伴焦虑症状患者。这类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改善情绪,具有较少抗胆碱能副作用,但对性功能可能产生影响。
2、SNRIs类药物
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适合伴有明显躯体疼痛或疲乏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其双重作用机制可同时调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需注意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3、NaSSA类药物
如米氮平,适用于存在严重失眠或食欲减退的患者。该药通过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传递发挥作用,可能引发嗜睡和体重增加,需定期监测代谢指标。
4、TCAs类药物
如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等,多用于难治性抑郁症。虽疗效明确但易导致口干、便秘等抗胆碱能反应,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谨慎使用。
5、其他辅助药物
对伴精神病性症状者可联用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躁狂倾向患者需配合心境稳定剂治疗。
建议患者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完成全面评估,包括症状维度量表、躯体共病及药物过敏史筛查。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复诊,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和药物反应,避免擅自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注意药物起效需2-4周,治疗初期可能出现焦虑加重等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