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损伤的预防需结合环境改善、身体锻炼及健康管理等方面综合干预。常见措施包括调整居家环境、进行平衡训练、合理用药管理、定期视力检查以及使用辅助器具等,可有效降低跌倒风险。
1、调整居家环境
室内需保持地面干燥整洁,移除地毯边缘或杂物等绊脚物。卫生间应安装扶手、防滑垫,浴缸旁放置坐浴椅。夜间活动时开启小夜灯,避免因光线不足导致磕碰。家具尖锐边角可加装防撞条,减少意外撞击伤害。
2、进行平衡训练
建议每周进行3-5次太极、八段锦等低强度锻炼,每次持续20-30分钟。靠墙静蹲、单腿站立等动作可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步态训练能改善身体协调性。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时需掌握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器械操作不当引发二次跌倒。
3、合理用药管理
定期整理正在服用的降压药、降糖药、镇静类药物,尤其是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或嗜睡副作用的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时间或剂量,服药后起床需遵循"三个30秒"原则:醒后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待身体适应后再行走。
日常应穿着合脚防滑的鞋子,裤腿长度避免拖地。建议每年至少进行1次跌倒风险评估,包括骨密度检测、视力复查和步态分析。若发生跌倒,无论是否出现明显外伤,都应及时就医排查骨折、颅内出血等隐匿性损伤。家庭成员需了解基本急救措施,发现老人跌倒后避免随意搬动,可先检查意识状态并呼叫医疗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