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与胃肠炎可通过病史、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进行综合判断。若患者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1、病因差异
食物中毒通常由摄入被污染食物中的细菌毒素或化学毒物引起,常见于群体性发病,发病前24小时内有明确的不洁饮食史。胃肠炎病因更为广泛,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药物刺激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呈散发性发病。
2、症状特征
食物中毒潜伏期短,起病急骤,常在进食后2-6小时突发剧烈呕吐,可能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如视物模糊、肢体麻木,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胃肠炎以腹痛、腹泻为主,呕吐程度较轻,病程相对较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常伴有呼吸道症状。
3、实验室鉴别
胃肠炎患者粪便常规可见白细胞增高,诺如病毒检测阳性。食物中毒需进行呕吐物或残留食物检测,肉毒杆菌中毒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呈阳性,有机磷中毒者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
日常出现疑似症状时,需记录24小时内进食史,观察呕吐物性状,测量体温变化。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超过39℃、意识障碍或尿量明显减少等危重症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通过血生化、电解质检测及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注意补充电解质,避免擅自使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