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在中医中属于“痹症”范畴,通常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中医治疗痛风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推拿以及饮食调理等,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方案。
1、中药内服
中医常采用辨证施治原则,针对湿热痹阻型痛风,可使用四妙丸、当归拈痛汤等方剂,起到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效果。对于痰瘀阻滞型患者,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帮助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2、中药外敷
局部关节红肿热痛时,可将金黄散、双柏散等中药粉末用醋调匀后外敷患处,通过皮肤吸收发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但皮肤破损者需禁用。
3、针灸治疗
常选取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配合艾灸或电针刺激,有助于调节气血运行、缓解关节疼痛。急性发作期每日治疗1次,连续5-7天为疗程。
4、推拿疗法
通过点按膝眼、梁丘、血海等穴位,配合关节部位揉捏手法,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但急性炎症期需避免过度按压,操作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5、饮食调理
建议日常食用薏苡仁、山药、冬瓜等健脾利湿的食物,搭配玉米须、车前草代茶饮。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避免饮酒及动物内脏。
痛风患者需注意中医治疗需长期坚持,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尿酸水平。急性发作期可配合西药控制炎症,日常保持适度运动并控制体重。若出现关节变形或肾功能异常,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