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决定,常见的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类型,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神经递质浓度,从而改善抑郁情绪。常用药物包括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其中舍曲林因药物相互作用较少,常作为初始治疗的选择。此类药物可能引起恶心、失眠等副作用,但多数患者耐受性较好。
2、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药物可同时调节两种神经递质系统,对于伴随躯体疼痛或疲乏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效果较显著。这类药物可能升高血压,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
3、三环类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等传统药物通过阻断多种神经递质再摄取发挥作用,但因抗胆碱能副作用较明显,现多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此类药物对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的抑郁症患者具有一定优势,但需警惕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
抑郁症的治疗需结合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切忌自行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用药期间若出现情绪波动加剧、自杀倾向等情况,应立即联系主治医师。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差异较大,临床医生通常会根据症状特点、合并疾病及药物副作用谱进行个性化选择,患者需保持规律复诊以便及时优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