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长期服用利尿剂会引发哪些副作用

胡著云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长期服用利尿剂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尿酸升高、血糖异常、肾功能影响以及体位性低血压等副作用。具体表现因药物种类及个体差异有所不同,需结合临床情况分析。

1、电解质紊乱

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排泄减少体内水分,可能造成钾、钠、镁等电解质流失。例如噻嗪类利尿剂易导致低钾血症,表现为乏力、心悸或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诱发心脏骤停。部分患者使用保钾利尿剂时若补钾过量,可能出现高钾血症。

2、尿酸升高

利尿剂会干扰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使血尿酸水平升高。长期用药可能增加痛风风险,尤其是本身存在高尿酸血症或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红肿、疼痛等症状。

3、血糖异常

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影响糖代谢,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表现为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需谨慎用药,并定期监测血糖变化。

4、肾功能影响

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能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尤其对于已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可能加重肾功能损伤,出现血肌酐升高、少尿等症状。用药期间需定期评估肾功能。

5、体位性低血压

利尿剂引起的血容量减少可能导致直立时血压骤降,表现为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老年患者更易发生。建议用药后缓慢变换体位,避免跌倒。

长期服用利尿剂的患者应遵医嘱定期监测电解质、尿酸、血糖及肾功能指标。若出现肌肉痉挛、口渴加重、尿量异常变化或晕厥等症状,需及时就诊调整用药方案,切忌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引发疾病反弹或加重不良反应。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