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手术作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其并发症风险主要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穿孔、出血、过敏反应以及再狭窄等。术后需密切监测,及时识别异常情况。
1、支架内血栓形成
支架植入后若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可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患者可能突发胸痛、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调整抗血小板药物方案,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必要时行急诊介入处理。
2、冠状动脉穿孔
手术操作中导丝或球囊可能损伤血管壁导致穿孔,表现为血压下降或心包填塞。术中需立即使用球囊封堵穿孔部位,严重时需心外科手术修补,发生率约为0.3%-0.6%。
3、出血并发症
术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可能引发穿刺部位血肿、消化道出血或脑出血。轻度出血可局部压迫止血,严重出血需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必要时暂停抗凝治疗。
4、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造影剂或金属支架材质过敏,表现为皮疹、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术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术中备好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急救药物,严重过敏发生率为0.04%-0.22%。
5、再狭窄风险
术后3-6个月血管内皮过度增生可能导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约5%-10%。可通过药物涂层支架降低风险,若发生需评估是否再次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
术后应严格遵医嘱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晕厥或皮下瘀斑扩散等情况需立即就诊。建议术后1、3、6个月定期进行冠脉CT或造影评估支架通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