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术后修复需注意伤口护理、规律服药、饮食调节、定期复查及症状监测等。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影响恢复效果。
1、伤口护理
术后需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清洁,每日观察有无红肿、渗液或异常疼痛。若发现感染迹象,需及时消毒处理或就医。术后早期避免沾水,淋浴时可用防水敷料保护伤口,拆线后根据愈合情况逐步恢复日常清洁。
2、规律服药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需定时定量服用,用药期间需每月监测INR值,根据结果调整剂量。若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诊。同时需遵医嘱服用强心药、利尿剂等辅助药物,不得擅自增减药量。
3、饮食调节
术后需执行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5克,避免腌制食品。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建议选择鱼肉、鸡胸肉等白肉。保持膳食纤维摄入,推荐燕麦、芹菜等食物帮助维持正常排便,避免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负担。
4、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需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胸片等基础检查,之后每3-6个月复查凝血功能与心功能指标。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新发症状时应提前复诊。长期需监测瓣膜功能,预防瓣周漏或人工瓣膜衰败。
5、症状监测
关注活动耐量变化,若出现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征兆应及时就医。体温超过38℃持续24小时需排查感染性心内膜炎。避免剧烈咳嗽、突然体位改变等可能诱发瓣膜脱位的动作。
术后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建议进行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锻炼。保持情绪稳定,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术后6个月需进行心脏康复评估,根据心功能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标注手术类型和服用药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