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手术后的护理恢复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整、伤口护理、活动管理、药物使用以及病情监测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术后恢复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以下为具体护理措施:
1、饮食调整
术后早期需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半流质、软食,如米汤、粥类等。1周后可尝试少量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油炸或高纤维食物。每次进食量控制在100-200ml,每日5-6餐,细嚼慢咽避免胃部压力增加。
2、伤口护理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清洁,术后3天内避免沾水。每日观察有无红肿、渗液,体温超过38℃或渗液呈脓性需及时处理。拆线后可使用硅酮敷料预防增生性瘢痕,愈合期间避免衣物摩擦创面。
3、活动管理
术后24小时可在床上进行四肢活动,48小时后逐步下床站立。2周内避免提重物、弯腰等增加腹压动作,咳嗽时用手按压腹部切口。6周后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
4、药物使用
按医嘱服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及止痛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出现黑便或呕血时需立即停用非甾体抗炎药,抑酸药物需持续服用4-8周促进黏膜修复。
5、病情监测
每日记录体温、排便情况及腹痛频率。若出现持续呕吐、呕血、剧烈腹痛或切口裂开,需立即返院复查。术后1个月需进行胃镜检查评估吻合口愈合情况。
术后3个月内应严格遵循医嘱进食,避免吸烟饮酒。建议每周测量体重,若1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需调整营养方案。定期复查血常规、电解质等指标,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反酸加重时需排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