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的潜在风险通常包括术后感染、出血量多以及邻近器官损伤等,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1、术后感染
剖宫产属于侵入性手术,术后可能发生子宫内膜炎、切口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由于手术创面暴露及术后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引发炎症反应。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切口红肿渗液、下腹疼痛等。医生会根据感染类型选择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需加强切口护理,定期消毒换药。
2、出血量多
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及胎盘剥离面可能出血较多,若子宫收缩乏力或存在胎盘植入等问题,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严重时需输血甚至切除子宫。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术中及时使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术后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进行介入栓塞止血。
3、邻近器官损伤
手术过程中可能误伤膀胱、输尿管或肠道,尤其在既往有盆腔手术史或粘连的患者中风险更高。这类损伤需在术中及时修补,否则可能导致尿瘘、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前排空膀胱、选择合适切口位置、精细操作可降低损伤风险,术后若出现血尿、腹胀等症状需立即处理。
剖宫产术后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尽早下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若出现持续发热、异常出血、剧烈腹痛等情况,需及时返院复查,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