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术后护理需注意病情监测、体位管理、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需严格遵医嘱执行。术后患者病情复杂,需多学科团队协作以保障护理质量。
1、病情监测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尤其需关注瞳孔变化及意识状态,若出现瞳孔不等大或意识加深,可能提示再出血或脑水肿加重,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体位管理
患者床头应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头部保持中立位避免颈部扭曲。翻身时需采用轴线翻身法,每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一次,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3、呼吸道护理
脑干出血患者常伴随吞咽功能障碍,需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对于气管切开患者,需每日消毒切口并更换敷料,吸痰操作需严格无菌。雾化吸入可帮助稀释痰液,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4、营养支持
术后早期通过鼻饲管给予肠内营养,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每日记录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逐步恢复经口进食时需进行吞咽功能评估,防止误吸发生。
5、预防并发症
使用气垫床并定时按摩骨突部位预防压疮。被动活动四肢关节每日3-4次,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关节挛缩。定期进行肺部听诊,结合震动排痰仪使用,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护理过程中需保持病房温度22-24℃,湿度50-60%。康复训练应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开展,从被动运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家属需学习基本护理技能,出院后定期复诊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出现发热、肢体抽搐等异常表现需及时返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