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护理需注重清洁、预防感染和促进愈合,通常包括日常消毒、定期换药以及避免剧烈活动等措施。术后应严格遵循医生指导,确保切口恢复顺利,减少并发症风险。
1、保持切口清洁
术后切口需每日观察有无渗液、红肿或疼痛加剧。使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直接接触水或其他污染物。清洁时可用碘伏或医用酒精由内向外轻柔消毒,注意不要撕扯切口周围皮肤。若使用防水敷料,淋浴后需立即擦干并更换敷料。
2、预防感染处理
术后遵医嘱口服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切口出现异常分泌物时,需及时进行脓液细菌培养,必要时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患者体温超过38.5℃或切口周围出现明显红肿热痛时,应立即就医。
3、定期换药复查
术后2-3天首次换药,此后根据渗出情况每1-3天更换敷料。使用医用透气敷料保持切口干燥,拆线后仍需继续观察1周。若为可吸收线缝合,需注意线头排斥反应,出现局部硬结应及时处理。
4、限制剧烈活动
术后1周内避免弯腰、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部位。2周后可逐步恢复轻度活动,但3个月内禁止进行对抗性运动或高强度锻炼,防止切口瘢痕撕裂。
5、饮食与营养支持
术后初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如鱼汤、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促进胶原蛋白合成,锌制剂有助于切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切口压力。
术后应每日测量体温并记录切口情况,若发现敷料持续渗湿、切口开裂或出现异常气味,需立即返院处理。恢复期间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切口摩擦。遵照医嘱按时复诊,通常术后7天需返院评估愈合情况,根据恢复进度调整护理方案。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