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具体需结合个人病情严重程度及心血管风险综合判断。常见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降脂药物应用等,必要时需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
1、饮食控制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是关键,建议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低于300mg。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豆类等,这类食物中的可溶性纤维能与胆汁酸结合,促进胆固醇排泄。同时需限制反式脂肪酸摄入,如油炸食品、烘焙点心等。
2、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运动时心率应达到(220-年龄)×60%-70%,长期坚持可改善脂质代谢。
3、药物治疗
对于经生活方式干预仍未达标者,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匹伐他汀钙片等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肝脏胆固醇合成。若存在他汀不耐受,可考虑依折麦布片、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等药物。
存在严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经药物联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血脂净化治疗或肝脏移植术。治疗期间需每3-6个月复查血脂四项,根据LDL-C水平调整方案。需特别注意不可自行停用降脂药物,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脂反弹,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应同步控制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