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炎一般无法自愈,具体是否需治疗需根据病因及病情程度而定。多数情况下需积极干预以避免并发症,但极少数轻微症状可能随免疫力提升缓解。
1、细菌性睾丸炎
多由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伴随睾丸肿痛、发热等症状。若不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可能发展为睾丸脓肿或影响生育功能。通常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
2、病毒性睾丸炎
常见于腮腺炎病毒感染,表现为睾丸肿胀、触痛。部分患者感染初期症状较轻,可能随病毒周期结束逐渐缓解,但仍建议使用更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缩短病程,降低睾丸萎缩风险。
少数患者因免疫力较强或感染程度较轻,可能出现症状暂时减轻,但这不代表病原体已被清除。若未规范治疗,易转为慢性炎症,导致睾丸功能进行性损伤。日常需避免久坐、剧烈运动等加重充血的行为,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及疼痛变化。
睾丸炎存在继发不育、睾丸坏死等风险,建议出现阴囊红肿热痛、排尿异常等症状时,及时至泌尿外科就诊。通过血常规、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后,医生会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患者需严格遵循用药指导完成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