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通常不建议直接食用,但可作为药用成分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其含有挥发油及黄酮类物质,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过量摄入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
艾草在传统医学中多用于艾灸或煎煮外洗,通过皮肤吸收发挥温经散寒作用。作为中药材时需经炮制处理降低刺激性,常见剂型包括艾叶颗粒、艾附暖宫丸等复合方剂。若需内服调理月经不调等症状,应严格遵循中医师开具的剂量和疗程。
艾草嫩叶在部分地区有清明时节制作青团的习俗,但需高温蒸煮破坏其生物碱成分。日常饮食中不宜大量摄入,尤其孕妇需慎用。对艾草过敏者接触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呼吸道水肿等过敏反应。
建议避免自行采食野生艾草,药用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若误食后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对症处理。存储艾草制品时应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位置,防止误服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