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药用部位包括叶、梗和种子。从中医角度来看,紫苏一般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理气安胎、解鱼蟹毒以及止咳平喘等功效和作用。
1、解表散寒
紫苏叶性味辛温,归肺、脾经,能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中医常用于风寒感冒初期出现的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常与生姜配伍煎服,或单用紫苏叶泡水饮用,通过发汗驱散表邪。
2、行气和胃
紫苏的芳香成分能调节脾胃气机,改善气滞引起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对于脾胃湿阻或食积导致的胸闷、嗳气,常与陈皮、半夏等理气药配伍使用,可促进胃肠蠕动,缓解消化系统不适。
3、理气安胎
紫苏梗具有理气宽中的作用,对于妊娠期气机不畅引起的胎动不安,中医常将其与白术、砂仁等配伍。其行气而不伤正的特点,能缓解孕妇胸腹满闷、胎气上逆等症状,但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解鱼蟹毒
紫苏所含的紫苏醛等成分能中和部分生物毒素,传统用于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呕吐。在食用海鲜时配伍紫苏叶,既可调味又能预防肠胃不适,出现中毒症状时可用鲜品捣汁或煎汤缓解。
5、止咳平喘
紫苏子具有降气化痰功效,适用于痰壅气逆引起的咳嗽气喘。其含有的挥发油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常与杏仁、桔梗配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可稀释痰液、改善呼吸道通畅度。
需要提醒的是,紫苏虽为药食同源之品,但不同体质人群使用存在差异。阴虚火旺者慎用紫苏叶,孕妇使用紫苏梗安胎需经专业评估。出现严重疾病时不可单纯依赖紫苏治疗,应及时就医规范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