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孕药常见的潜在危害包括恶心呕吐、月经紊乱、避孕失败、长期影响以及过敏反应等。正确使用通常较为安全,但需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及使用限制。
1、恶心呕吐
紧急避孕药中的激素成分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恶心、呕吐等不适。部分人群服药后可能出现轻微腹部痉挛,通常数小时内可自行缓解。若呕吐发生在服药后2小时内,建议补服药物以确保避孕效果。
2、月经紊乱
药物可能干扰正常激素水平,导致月经周期改变。约30%使用者会出现经期提前或推迟,经量增多或减少的情况。这种紊乱通常持续1-2个月经周期后逐渐恢复,若异常出血超过3个月需及时就诊。
3、避孕失败
药物有效性随时间推移降低,同房后超过72小时服用失败率显著上升。即使规范用药仍有15%-25%的失败概率,若月经延迟1周以上需进行妊娠检测,异位妊娠风险较常规避孕略高。
4、长期影响
连续3个月内多次使用可能抑制卵巢功能,影响子宫内膜正常增生。频繁服用(每年超过3次)可能造成暂时性生育能力下降,建议每年使用不超过2次,两次间隔至少3个月经周期。
5、过敏反应
对药物成分过敏者可能出现皮疹、面部肿胀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有哮喘、荨麻疹病史者更易发生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并接受抗过敏治疗。
使用后出现剧烈腹痛或视力异常需排除血栓风险。建议选择其他常规避孕方式如避孕套、短效避孕药等进行长期避孕,紧急避孕药仅作为无防护性行为后的补救措施。服药后3个月内备孕应进行孕前检查,确保子宫内膜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