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患者不存在效果最好的药物,通常需根据症状遵医嘱选择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止咳化痰药、中成药等,并注意多休息和补充水分。具体用药需结合个体病情及身体状况综合考虑。
1、抗病毒药物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抗病毒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和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可抑制病毒复制。此类药物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较好,且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2、解热镇痛药
针对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到退热镇痛作用,但需注意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用药间隔需保持4-6小时。
3、止咳化痰药
出现咳嗽咳痰时可使用氢溴酸右美沙芬片镇咳,或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祛痰。喘息症状明显者可联用支气管扩张剂,但需注意右美沙芬禁用于痰多患者,避免抑制排痰。
4、中成药
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等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功效,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板蓝根颗粒等制剂可能辅助缓解咽痛症状,但不可替代抗病毒治疗。
流感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3000毫升。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出现胸闷气促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诊。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用药前必须咨询医生,禁止自行联用多种感冒药,避免加重肝肾负担。治疗期间需做好隔离防护,保持室内通风,餐具需煮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