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患者一般需根据病因进行抗感染治疗、止痛治疗、抗结核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必要时需进行胸腔穿刺引流。治疗方法的选择需结合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1、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胸膜炎常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可抑制细菌繁殖并减轻胸腔炎症反应。用药期间需观察体温变化,避免擅自停药。
2、止痛治疗
胸膜炎患者常伴随胸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同时需注意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避免长期大剂量服用。
3、抗结核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通常需联合用药并坚持6~9个月疗程,以防止结核杆菌耐药或复发。
4、糖皮质激素治疗
对于结核性胸膜炎伴随大量胸腔积液或严重毒血症状者,医生可能短期联用地塞米松片或泼尼松片,以减轻炎症渗出和胸膜粘连,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5、胸腔穿刺引流
当胸膜炎患者出现中到大量胸腔积液并影响呼吸时,需通过胸腔穿刺术排出积液,必要时留置引流管持续引流,同时可向胸腔内注射药物减少渗出。
胸膜炎患者需注意卧床休息,保持低盐高蛋白饮食以补充营养。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及血液指标,观察胸腔积液吸收情况。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持续发热,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