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结果通常需要结合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综合分析。这些数值的变化可能反映感染、贫血、凝血功能异常或其他疾病状态,需由医生结合临床情况判断。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
红细胞正常值男性为(4.3-5.8)×10¹²/L,女性为(3.8-5.1)×10¹²/L。血红蛋白男性正常范围130-175g/L,女性115-150g/L。数值偏低可能提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偏高可能与脱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检查时需注意是否存在腹泻、呕吐等导致血液浓缩的情况。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为(3.5-9.5)×10⁹/L。中性粒细胞占比40%-75%,淋巴细胞20%-50%。总数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炎症反应,显著增高需警惕白血病。淋巴细胞增多可能与病毒感染、结核病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常提示过敏或寄生虫感染。剧烈运动、应激状态可能引起生理性增高。
3、血小板参数
正常值范围为(125-350)×10⁹/L。血小板减少可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增多可能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感染恢复期反应。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增大提示血小板破坏加速,需结合出血症状评估。某些抗血小板药物会影响检测结果。
血常规需在采血后2小时内完成检测以保证准确性。单次异常结果应结合病史、体征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避免自行解读。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有独立参考范围。建议定期复查动态观察指标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血液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