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操作规范进行,一般包括体位调整、负压控制、无菌操作等。操作不当可能引发黏膜损伤或感染风险,需严格遵循医疗原则。
1、体位调整
清醒患者可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意识不清者需侧卧位并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操作前需清除口腔异物,确保气道开放,必要时使用开口器辅助。
2、负压控制
成人负压应保持在40~53千帕,儿童控制在33~40千帕。连接吸引器后需测试负压强度,插入导管时关闭负压,旋转提拉时开启,单次吸引不超过15秒。
3、无菌操作
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操作者需佩戴无菌手套。插入深度不超过气管切开套管长度,经口鼻吸痰插入深度约15厘米。每根吸痰管限用一次,抽吸鼻腔后需更换新管。
4、黏膜保护
操作前用生理盐水湿润导管,动作轻柔避免暴力抽插。两次操作间隔需间隔3分钟以上,若痰液黏稠可配合雾化吸入。出现黏膜出血应立即停止操作。
5、术后观察
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痰液性状和量。操作后协助患者清洁面部,保持呼吸道湿润。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紫绀,应及时给氧并通知医生。
吸痰属于专业护理操作,未经培训人员不得擅自实施。家庭护理中若发现痰液潴留,应及时就医处理。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建议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化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