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日常调理、补充钙和维生素D、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病情遵医嘱选择合适方案。
1、日常调理
日常饮食应增加钙、蛋白质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等,同时适当进行快走、慢跑等负重运动,有助于刺激骨形成,延缓骨质流失。此外,需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2、钙剂和维生素D
对于钙摄入不足者,可遵医嘱服用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钙剂;存在维生素D缺乏时,可选用骨化三醇软胶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促进肠道钙吸收。
3、药物治疗
抑制骨吸收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双膦酸盐类;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注射液;雌激素类药物如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适用于绝经后女性,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4、物理治疗
脉冲电磁场、体外冲击波、超声波等物理疗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成骨细胞活性,通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需按疗程规范进行。
5、手术治疗
严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如椎体压缩骨折超过1/3,可考虑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等微创手术,恢复椎体高度并缓解疼痛。
骨质疏松症需长期规范化治疗,患者应定期监测骨密度指标,避免摔倒等外伤。若出现腰背疼痛加剧、身高缩短或脊柱变形等情况,应及时至骨科或内分泌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