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哪些药物可能导致拉肚子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多种药物可能导致腹泻,常见类型包括抗生素、泻药、非甾体抗炎药、化疗药物以及含镁药物等。腹泻作为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通常与药物作用机制或个体反应有关,需及时调整用药。

1、抗生素

部分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等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菌群失调性腹泻。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增加艰难梭菌感染风险,引发伪膜性肠炎,表现为水样便或黏液便。

2、泻药

乳果糖、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比沙可啶等药物通过增加肠道渗透压或刺激肠壁神经加速肠蠕动,达到通便效果。过量使用可能引起频繁水样腹泻,甚至电解质紊乱。

3、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直接损伤胃黏膜,影响肠道屏障功能,导致炎症性腹泻。长期服用者约10%-25%可能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

4、化疗药物

紫杉醇、顺铂、伊立替康等抗肿瘤药物易损伤肠黏膜上皮细胞,造成分泌性腹泻。这类药物引发的腹泻程度较重,可能伴随腹痛、便血等症状。

5、含镁药物

铝碳酸镁片、硫酸镁等制剂中的镁离子具有渗透性导泻作用,过量服用可能引发渗透性腹泻。糖尿病患者使用的二甲双胍也可能通过类似机制导致腹泻。

用药期间若出现持续腹泻,建议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物掩盖症状,特定药物如喹诺酮类抗生素需注意儿童及孕妇禁用情况。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