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肉作为常见的肉类食材,通常包括鸡肉、鱼肉、虾肉等,其益处主要包括提供优质蛋白、降低心血管负担以及补充微量元素等,但过量食用或处理不当也可能存在过敏、重金属蓄积等风险。日常需根据个人体质合理选择。
1、提供优质蛋白
白肉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求,吸收利用率较高,有助于维持肌肉组织和免疫系统功能。例如,鸡胸肉每100克约含20克蛋白质,适合健身人群补充。
2、降低心血管负担
白肉相较于红肉脂肪含量更低,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鱼类中的DHA能辅助调节血脂代谢,减少动脉硬化风险。适量摄入对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更为友好。
3、补充微量元素
深海鱼类如三文鱼富含硒元素,可增强抗氧化能力;贝类中的锌元素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每周摄入2-3次海产品能帮助维持机体微量元素平衡。
4、过敏风险
部分人群对虾、蟹等甲壳类白肉中的原肌球蛋白敏感,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喉头水肿等过敏反应。既往有海鲜过敏史者需严格忌口。
5、重金属蓄积风险
大型肉食性鱼类如金枪鱼、剑鱼可能富集汞等重金属,长期过量摄入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应控制食用量,每周不超过150克。
建议日常选择新鲜白肉并采用清蒸、炖煮等低温烹饪方式,避免腌制、油炸等高盐高脂加工方式。购买海产品时注意产地水质检测报告,食用前彻底加热,降低寄生虫感染风险。特殊人群可咨询营养科医师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