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骨扫描能检查什么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骨扫描通常用于检查肿瘤骨转移、隐匿性骨折、骨感染性疾病、骨代谢异常以及骨骼系统良性疾病等。该检查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可反映骨骼的代谢活性,对早期病变较为敏感。

1、肿瘤骨转移

骨扫描是筛查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影像学方法。由于癌细胞转移至骨骼时会刺激局部成骨或溶骨活动,导致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因此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患者常通过骨扫描评估是否发生骨转移。

2、隐匿性骨折

对于X线或CT难以发现的细微骨折,如应力性骨折、疲劳性骨折,骨扫描可显示局部代谢活跃区域,帮助明确诊断。这类骨折常见于运动员或骨质疏松患者。

3、骨感染性疾病

骨髓炎等感染性疾病会引起骨骼血流增加和代谢亢进,骨扫描表现为病灶区放射性浓聚。该方法可区分急性感染与慢性炎症,为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

4、骨代谢异常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aget病等代谢性骨病会导致全身骨骼代谢紊乱。骨扫描可呈现特征性表现,如颅骨和长骨的放射性摄取增高,辅助判断疾病范围。

5、骨骼系统良性疾病

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会引起局部血供和骨重建变化。骨扫描能显示关节周围放射性分布异常,帮助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进行骨扫描前需去除金属物品,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核素排泄。该检查存在少量辐射,孕妇应避免。具体诊断需结合X线、MRI等其他检查结果,由专业医生综合判断。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