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简称,属于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凝血系统被异常激活,导致全身小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同时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可能引发广泛出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DIC通常并非独立疾病,而是由其他疾病或病理过程继发而来。常见的病因包括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时病原体释放毒素激活凝血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广泛转移的癌症,癌细胞可分泌促凝物质;严重创伤或手术导致大量组织损伤,释放组织因子入血;产科并发症如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羊水成分进入母体循环也会诱发凝血异常。
此外,急性肝衰竭、严重溶血反应、急性胰腺炎等疾病也可能引起DIC。该病起病急骤且病情凶险,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小板显著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D-二聚体升高等特征性改变。临床治疗需在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病程不同阶段选择抗凝、替代输注或抗纤溶等方案。出现不明原因出血倾向或多器官功能障碍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