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补液治疗、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注意休息和观察。具体治疗方案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因进行选择,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
1、补液治疗
急性胃肠炎患者常因呕吐、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补液是首要治疗措施。轻症患者可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儿童或老年患者补液时需注意控制速度。
2、调整饮食
发病初期应短暂禁食4-6小时,待呕吐缓解后逐渐进食米汤、稀粥、面条等清淡流质食物。恢复期选择易消化的软食如蒸蛋、苹果泥,避免辛辣、高脂及乳制品。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建议每日进食5-6次,每次摄入100-200ml。
3、药物治疗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缓解腹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剧烈呕吐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片止吐,发热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需要注意止泻药洛哌丁胺不适用于伴发热或血便的患者。
4、合理使用抗生素
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需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治疗大肠杆菌感染,阿奇霉素片适用于沙门氏菌感染。病毒性胃肠炎禁用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用药前需进行大便常规和血常规检查明确感染类型。
5、注意休息和观察
保持充足卧床休息,每日监测体温、排便次数及尿量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症状,或婴幼儿出现囟门凹陷等脱水体征,需立即急诊治疗。恢复期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
急性胃肠炎患者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病情进展,特别是婴幼儿、孕妇及老年患者更易出现并发症。建议发病后保留首次异常大便样本以备检测,治疗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复查血常规。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未煮熟的海鲜或过期食品,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需做好隔离防护。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消化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购买抗生素或止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