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病是由蛲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儿童群体。该病以夜间肛门瘙痒为主要特征,可能伴随睡眠不安、食欲下降等症状。
蛲虫成虫多寄生于人体盲肠、结肠等部位,雌虫夜间移行至肛周皮肤产卵,导致局部瘙痒。患者搔抓后虫卵可污染手指、衣物或环境,其他人接触被虫卵污染的物品后经口摄入即可能感染。儿童因卫生意识较弱,易在集体环境中发生交叉感染。诊断时可通过透明胶带法在肛周取样,显微镜下观察到虫卵即可确诊。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继发性皮肤炎症或尿道感染。
预防蛲虫病需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定期修剪指甲。家庭成员感染时应同时治疗,每日更换并煮沸消毒内衣裤,对床单、玩具等物品进行高温清洗。治疗方面可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等驱虫药物,必要时配合外用药膏缓解肛周瘙痒。若儿童出现反复抓挠肛门、夜间哭闹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