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浅层淋巴管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该病常见于下肢或面部,典型症状包括局部皮肤红肿、灼热、疼痛,并可能伴随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丹毒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例如足癣、湿疹或外伤等。感染后,细菌沿淋巴管扩散,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鲜红色斑块,表面可能出现水疱或渗液。高危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或慢性肝病患者,这类人群感染后易出现复发或并发症,如淋巴水肿、蜂窝织炎等。若未及时治疗,炎症可能扩散至深层组织,甚至引发败血症。
患者一旦出现疑似丹毒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治疗通常需遵医嘱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抗生素,同时需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日常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破损,控制基础疾病如足癣可降低复发风险。治疗期间需观察病情变化,若红肿扩散或发热加重,需立即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