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肝豆状核病变是什么

饶凯华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由ATP7B基因突变引起。该病可导致铜离子在肝脏、脑部等器官异常沉积,引发多系统损害,属于罕见但可治疗的神经遗传病。

患者由于ATP7B基因突变使铜蓝蛋白合成障碍,导致胆汁排铜减少。过量的铜首先蓄积在肝脏,引发肝炎、肝硬化等病变。随着病情进展,铜离子会沉积在脑部基底节区,尤其是豆状核部位,引发肌张力障碍、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角膜K-F环。该病还可累及肾脏、骨骼等系统,出现血尿、骨质疏松等表现。诊断需结合血清铜蓝蛋白降低、24小时尿铜升高及基因检测结果。

早期规范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青霉胺、曲恩汀等金属螯合剂促进排铜,配合低铜饮食控制铜摄入。出现肝功能衰竭时可考虑肝移植治疗。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遗传咨询,出现不明原因肝病或神经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排查。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尿铜及肝肾功能,严格避免动物内脏、坚果等高铜食物摄入。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