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不存在所谓“最好”的药物,通常需根据具体症状选用抗组胺药、激素类药、免疫抑制剂等,同时配合日常护理。若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抗组胺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缓解过敏反应,适用于缓解瘙痒、红肿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依巴斯汀片等,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嗜睡,服用后需避免驾驶。
2、激素类药物
外用糖皮质激素能快速减轻皮肤炎症反应,如地塞米松乳膏、氢化可的松软膏、糠酸莫米松凝胶等。需注意面部及皮肤薄弱部位不宜长期使用,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避免皮肤萎缩等副作用。
3、免疫抑制剂
对于顽固性或严重过敏情况,医生可能开具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此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购买,使用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患处。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汗液刺激。若过敏原明确(如花粉、尘螨),应尽量避免接触。出现皮肤破溃、渗液或伴有发热时,提示可能继发感染,需立即前往皮肤科进行细菌培养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