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以膀胱壁慢性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膀胱区域疼痛、尿频和尿急。该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膀胱上皮屏障功能异常、自身免疫反应或神经源性炎症有关。
目前认为膀胱黏膜的糖胺聚糖层缺陷可能导致尿液刺激物渗透,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神经敏感性增高。部分患者存在肥大细胞活化现象,释放组胺等介质加重疼痛症状。典型症状包括憋尿时耻骨上区疼痛加剧、排尿后暂时缓解,夜尿次数增多可达每晚3次以上。诊断需排除感染性膀胱炎、膀胱肿瘤等疾病,常需结合尿常规、尿培养、膀胱镜及水扩张试验结果。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记录排尿日记,识别可能加重症状的饮食如柑橘类水果、咖啡因饮料等。建议采用膀胱训练法逐步延长排尿间隔,配合盆底肌放松训练。疼痛发作时可尝试局部热敷,水温控制在40℃左右,每次15-20分钟。治疗需在泌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通常采用口服药物联合膀胱灌注的综合方案,病程较长者可能需要多次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