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通常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或坏疽、恶性肿瘤等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况,及时手术可阻止病情恶化并挽救生命。以下是具体原因分析:
1、严重创伤
当肢体遭受碾压、离断或爆炸等严重损伤时,可能导致大血管断裂、神经损伤或组织大面积坏死。此时若不及时截肢,可能因失血性休克、毒素吸收或感染性休克而死亡。例如开放性骨折合并动脉破裂时,截肢可快速控制出血并清除污染源。
2、感染或坏疽
气性坏疽等进展迅速的厌氧菌感染,或糖尿病足引发的湿性坏疽,可能产生大量毒素并引发脓毒血症。截肢可阻止感染沿筋膜间隙扩散,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数据显示,严重气性坏疽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截肢可将存活率提升至70%以上。
3、恶性肿瘤
骨肉瘤等高度恶性肿瘤侵犯主要血管神经,或保肢治疗后复发时,截肢能有效防止癌细胞通过血行转移至肺、脑等重要器官。特别是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类型,及时截肢的5年生存率可达60%-70%。
截肢属于重大治疗决策,需由骨科、肿瘤科、感染科等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改善生活质量,安装假肢的患者经系统训练后多数可恢复基本行走功能。任何疑似需要截肢的情况都应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造成不可逆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