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直肌分离可能与妊娠、肥胖、腹部手术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诱因进行分析。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腹部肌肉间隙增宽,常伴有腹部松弛或腰背疼痛等症状。
1、妊娠
妊娠期间增大的子宫会持续牵拉腹直肌,同时孕激素水平升高可能使腹部肌肉和筋膜松弛。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孕晚期,分娩后部分女性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导致腹直肌间距超过2厘米。产后可进行腹式呼吸、核心肌群训练等物理治疗,严重时可考虑射频治疗。
2、肥胖
长期腹部脂肪堆积会增加腹腔内压力,导致腹白线部位的结缔组织被过度拉伸。这种情况常见于腹围超过正常范围的人群,可能伴随内脏脂肪增多。建议通过饮食控制结合有氧运动减轻体重,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奥利司他胶囊、利拉鲁肽注射液等药物辅助减重。
3、腹部手术
剖腹产、腹腔肿瘤切除等手术可能直接损伤腹直肌鞘或腹白线结构。术后瘢痕形成可能影响肌肉正常收缩功能,这种情况在切口愈合不良者中更为常见。术后早期可使用医用腹带支撑,配合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促进恢复。若形成切口疝,可能需要使用聚丙烯补片进行修补治疗。
出现腹部肌肉分离伴明显不适时,建议到正规医院普外科或康复科就诊。日常应注意避免负重、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进行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使用束腹带长时间压迫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