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血小板过低是怎么回事

郑积富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血小板过低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感染、药物影响、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血小板减少可能引发出血倾向,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1、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或加速血小板破坏,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例如,登革热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可能引发免疫反应,使得血小板被过度消耗。患者常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需通过血常规、病毒抗体检测明确诊断,并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

2、药物影响

部分药物可能抑制骨髓造血或诱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头孢类抗生素、阿司匹林、环磷酰胺等药物可能干扰血小板生成或功能,通常在停药后可逐渐恢复。长期使用肝素可能引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需监测血小板水平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会直接影响骨髓造血微环境,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则因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引发,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需通过骨髓穿刺、血小板抗体检测确诊,并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治疗。

若出现反复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或检查发现血小板持续低于100×10⁹/L,建议尽早就诊血液科。医生会根据血常规、凝血功能、骨髓象等检查明确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防止出血风险加重。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