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剂是一种通过肛门、阴道或尿道等腔道给药的外用药物制剂,通常用于局部治疗或全身性疾病的治疗。常见的栓剂类型包括肛门栓和阴道栓,其作用原理是通过体温融化后释放药物成分,达到治疗效果。
1、栓剂的定义
栓剂是指将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后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剂量的固体制剂,专供腔道给药使用。这类制剂在常温下为固体,但进入人体腔道后能迅速软化、融化或溶解,从而释放药物。常见的基质包括甘油明胶、可可豆脂等,这些成分有助于药物稳定释放。
2、栓剂的常见类型
根据给药部位不同,栓剂主要分为肛门栓和阴道栓。肛门栓多为鱼雷形或圆锥形,常用于退热、止痛或治疗痔疮,如对乙酰氨基酚栓、痔疮栓等。阴道栓多为球形或卵形,主要用于妇科感染或炎症治疗,如克霉唑阴道栓、甲硝唑栓等。此外,还有适用于尿道的尿道栓,但临床应用较少。
3、栓剂的作用原理与注意事项
栓剂通过黏膜吸收直接作用于局部,或经血液循环发挥全身疗效。例如退热栓可通过直肠黏膜吸收,避免首过效应,提高药物利用率。使用时需清洁双手及给药部位,肛门栓插入深度约2-4厘米,阴道栓需借助给药器放置。储存时应避光防潮,若出现软化可冷藏后使用,过敏体质者需提前告知医生。
使用栓剂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确认适应症和禁忌症。用药期间若出现灼烧感、红肿等不适需立即停药并就诊。孕妇、哺乳期女性及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