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失衡是指体内钠、钾、钙、镁等离子的浓度异常,可能由疾病、药物或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这种情况会影响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和体液平衡,需及时干预治疗。
1、钠失衡
钠离子浓度异常分为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低钠血症常见于长期呕吐、腹泻或利尿剂过量,表现为乏力、恶心甚至意识模糊;高钠血症多由脱水或摄入过量引起,可能出现口渴、烦躁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因调整补液方案或限制钠摄入。
2、钾失衡
低钾血症常发生于长期使用排钾利尿剂或消化道丢失,会导致肌无力、心律失常;高钾血症多见于肾功能不全或保钾药物过量,可能引发致命性室颤。临床常通过静脉补钾或使用降钾树脂进行治疗。
3、钙镁失衡
低钙血症可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表现为手足抽搐;高钙血症多与恶性肿瘤相关,可能引发肾结石。镁离子异常会影响心脏传导系统,低镁血症常伴随其他电解质紊乱,需联合补充治疗。
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肾功能异常者需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出现肌肉痉挛、心悸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需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切忌自行服用补充剂或限制饮食。对于慢性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可能影响电解质的药物使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