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可能与拔牙创伤、感染、口腔卫生不良等原因有关,需及时就医处理。该病主要表现为拔牙后剧烈疼痛、腐臭味等症状,需由医生进行专业治疗。
1、拔牙创伤
拔牙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创伤较大,可能导致牙槽窝内血凝块脱落,使骨组织暴露引发干槽症。患者常出现放射性疼痛,疼痛可向耳颞部扩散。此时需及时清创,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及疼痛。
2、感染
口腔内存在的细菌感染是重要诱因,当血凝块被病原菌分解破坏时,会引发局限性骨髓炎。典型表现为牙槽窝空虚、有恶臭味分泌物。治疗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配合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奥硝唑片、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进行抗炎镇痛治疗。
3、口腔卫生不良
术后未保持口腔清洁易导致食物残渣滞留,增加感染风险。建议术后24小时后开始用氯己定含漱液轻柔漱口,避免用力漱口导致血凝块脱落。出现症状时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并遵医嘱服用青霉素V钾片、替硝唑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药物。
干槽症多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3-5天,若出现持续加重的疼痛或异味,应立即到口腔科就诊。日常应注意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一周内避免吸烟及食用过热过硬食物,以促进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