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非化脓性皮肤炎症,通常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该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通常不会通过普通接触传染,但存在一定传播风险。
1、疾病定义
丹毒属于浅表淋巴管及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常见于下肢或面部。致病菌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和水肿,形成边界清晰的鲜红色斑块。
2、传染性分析
丹毒本身不属于高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接触者皮肤存在开放性伤口,二是直接接触患者病灶渗出液。日常社交如握手、共用餐具不会传播,但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需谨慎护理患者创面。
3、典型症状
患者常突发寒战高热,病变区域皮肤呈灼热样红肿,按压褪色,可伴随淋巴管炎引起的红线状条纹。严重时可能出现水疱、血疱或皮肤坏死,部分患者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压痛。
丹毒确诊后需及时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并保持患肢抬高。预防重点在于处理足癣、湿疹等皮肤病灶,避免搔抓损伤皮肤。接触患者伤口分泌物后应彻底洗手,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做好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