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的别名较多,常见的包括断肠草、地黄连、牛金花等。这些别名多与其形态、功效或毒性相关,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有所差异。
1、断肠草
这一别名源于白屈菜含有多种生物碱成分,如白屈菜碱和原阿片碱,过量使用可能引发消化道灼痛等毒性反应,故民间以“断肠”形容其毒性特征。需要注意的是,该名称与钩吻科植物钩吻的别称存在重复现象。
2、地黄连
因其植株形态与黄连类似,且具有类似的清热功效,在部分地区被称为地黄连。但需注意其与毛茛科黄连属植物的本质差异,两者在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上并不相同。
3、牛金花
主要因其伞形花序呈金黄色,且常见于田间地头,牲畜接触后可能出现中毒反应而得名。这个名称在北方农村地区使用较为普遍,体现了植物毒性与生长环境的关联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白屈菜属于罂粟科植物,全株有毒,其新鲜汁液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在传统医学中虽作外用,但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非专业人士切勿擅自采挖使用。如需药用,应严格遵循中医师指导,并选用规范炮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