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听诊区通常包括五个主要部位,分别是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以及三尖瓣区。这些部位的定位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心脏各瓣膜的功能状态。
1、二尖瓣区
位于心尖搏动最明显处,即左侧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交界处。此区域主要听取二尖瓣(左房室瓣)产生的杂音,如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时可能出现异常心音。
2、肺动脉瓣区
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隙,对应肺动脉瓣的解剖位置。该听诊区常用于评估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听诊时需注意收缩期杂音的强度和性质。
3、主动脉瓣区
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隙,对应主动脉瓣的第一听诊点。此区域主要用于识别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的杂音,典型表现为收缩期喷射样杂音或舒张期递减型杂音。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又称Erb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三肋间隙。该区域对主动脉瓣反流的听诊更为敏感,尤其在患者前倾坐位时,舒张期杂音的检出率会显著提高。
5、三尖瓣区
在胸骨体下端左缘或右缘第四、五肋间隙处,主要对应三尖瓣的听诊。三尖瓣病变如关闭不全时,可能在此处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需结合颈静脉怒张等体征综合判断。
正确的心脏听诊需要按顺序系统评估各区域,通常从二尖瓣区开始,依次完成五个部位的听诊。听诊过程中需注意环境安静,听诊器胸件与皮肤充分接触,同时观察患者呼吸对心音的影响。若发现异常杂音或心音分裂,应结合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