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感染主要是由于病毒通过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并复制引起的。常见原因包括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需根据具体传播方式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1、呼吸道传播
病毒可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例如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会通过空气进入健康人群的鼻腔或口腔黏膜。日常需佩戴口罩并保持室内通风。
2、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感染者或其污染物品可能导致感染。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疱疹病毒等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共用物品传播。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洗手,使用含酒精的消毒剂可有效降低风险。
3、血液传播
某些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通过输血、共用针具或未消毒医疗器械传播。避免不洁注射、使用正规医疗机构的血液制品是重要预防手段。
4、母婴传播
部分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可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胎儿。孕妇需定期产检,必要时进行病毒筛查,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阻断措施。
若出现发热、乏力等疑似病毒感染症状,建议及时到感染科就诊。确诊后可根据病毒类型使用奥司他韦、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擅自停药导致病毒耐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