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身体需求的一种疾病,多由心肌损伤、心脏负荷过重或结构异常引起。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乏力及水肿。
1、病因
心脏衰竭主要与心肌损伤和心脏负荷增加有关。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坏死,高血压使心脏长期承受过高压力,心肌病则直接损害心肌收缩功能。其他诱因如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也会加重心脏负担。
2、症状
典型表现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体液潴留体征,伴随乏力、运动耐量下降。部分患者会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肺淤血症状。
3、诊断方法
临床结合BNP血液检测、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估。超声心动能准确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区分收缩性与舒张性心衰。胸部X线可显示肺淤血和心脏扩大,冠脉造影用于排查缺血性病因。
4、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包括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改善预后,利尿剂缓解水肿。严重病例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或植入除颤器。终末期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5、日常管理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低于2克,监测体重变化。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可提高心肺功能,但需避免过度劳累。患者应规律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特别注意感染、贫血等可能诱发急性加重的因素。
出现心悸、气短加重或体重骤增时,应及时心内科就诊。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禁止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定期复查心功能指标有助于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